特朗普又搞关税,这次盯上了谁?
2月末,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掀起了一场国际风暴。他宣布准备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,3月4日正式开征。消息一出,美股暴跌,黄金价格应声回撤,连亚太地区的股市也未能幸免。这场“大戏”,不仅关乎贸易那么简单,还搅动了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。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:既要保护美国本土经济,又希望用关税威胁,逼迫其他国家就范。
但问题来了,他的这一套,真能奏效吗?
特朗普的“关税武器”引发的全球震荡
事情的起点是2月26日。这一天,白宫宣布自3月4日起,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关税。特朗普的理由很直接:维护美国制造业,保护国家安全。除此之外,他还放话,4月2日将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25%的关税。对于特朗普而言,关税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工具,而是一张政治王牌。
但是,这次的“王牌”却引发了各方的不满。
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直接回应,如果特朗普坚持推行“不合理”的关税政策,加拿大将采取反击措施。欧盟方面则更硬气,法国财政部长明确表示,如果美方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,欧盟将采取“对等报复”。与此同时,亚洲股市也因为这场关税风暴开始连锁下跌,香港恒生指数在2月27日创下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,日本股市也遭遇重挫。
而黄金市场的表现则显得有些“戏剧化”。在关税消息传出后,黄金价格从2月初的高点2956美元一路回撤,单日跌幅超过50美元。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似乎并没有给黄金带来持续的支撑,反而因为美元指数的上涨,黄金成为短期抛售的目标。
一、美元走强,谁在“背锅”?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公布,美元指数立马飙升,重新突破107的大关。这是两个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。不少人好奇:美元怎么突然这么硬气?其实,这背后有个很简单的逻辑——市场预期关税会提升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,同时削弱他国出口。再加上美联储近期的强硬表态,美元就成了投资者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然而,美元走强并不是个好消息,尤其是对非美货币来说。比如日元和欧元,最近几天都在美元的压制下显得疲软不堪。而对于新兴市场来说,情况更糟。韩国和印尼的货币领跌亚洲,连带着股市也一同下挫。有人打趣说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光坑了别人,也把自己家的投资者给吓坏了。
二、黄金为何“熄火”?
黄金市场这周的表现让人直呼“看不懂”。2月初,它还在高歌猛进,刷新了11次历史高位,最高触及2956美元。然而,特朗普的关税消息一出,黄金价格却开始大幅回撤。2月27日,单日跌幅超过50美元,让不少多头投资者措手不及。
为什么避险资产没有迎来大涨?原因其实很现实。首先,美元上涨直接压制了黄金价格。其次,很多短线投资者选择在高点获利了结,这让黄金的涨势戛然而止。更重要的是,市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应是短期恐慌,而不是长期的不确定性。
换句话说,大家觉得这事儿虽然闹得大,但对全球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那么快显现。
三、国际油价的“寒冬”
黄金回撤的同时,国际油价也在“挨冻”。2月28日,当市场还在消化关税消息时,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均创下六周连跌的纪录。表面上看,油价下跌和特朗普的关税没啥直接关系,但背后的逻辑却是共通的。
首先,美国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让市场一度担心原油供应会紧张,油价因此迎来短暂的上涨。但很快,全球经济数据的疲软表现让投资者意识到,需求才是更大的问题。再加上俄乌局势的缓和迹象,以及部分产油国可能增产的传闻,油价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。
有人说,油价的跌势或许正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。毕竟,低油价不仅能削弱伊朗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,还能让美国消费者受益。但从长远看,油价持续低迷可能会对美国的页岩油产业造成冲击,这显然不是特朗普想要的结果。
四、俄乌局势的“新动向”
这周,俄乌局势也发生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变化。2月23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态称,如果辞职能够换来和平,他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。这番话让外界猜测,乌克兰是否在考虑与俄罗斯达成妥协。但与此同时,美国和乌克兰就矿产资源的协议谈判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。
据悉,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一项“美乌矿产协议”,计划联合开发乌克兰的矿产资源。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,乌克兰将50%的矿产收益投入到一个专门的基金中,而美国则通过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,帮助乌克兰实现经济复苏。对于特朗普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经济合作,更是一次政治布局。
不过,这份协议也引发了不少争议。乌克兰国内有声音认为,美国的支持并没有明确涉及安全保障,而更多是为了自身利益服务。而在国际社会看来,这份协议更像是特朗普在俄乌之间的一次“强势介入”,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左右局势发展。
五、关税背后的“大棋局”
回到关税问题,特朗普的目的显然不止于经济层面。从加拿大和墨西哥,到欧盟,再到全球铜产业,他的每一步棋都透露着“美国优先”的战略意图。
2月26日,特朗普下令对铜进口可能征收新关税,并启动国家安全调查。这一招看似简单,实则直指智利、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大铜出口国。要知道,铜不仅是电动车、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的“命脉”,还是战时军工物资的重要原料。特朗普此举,既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,也是为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动权。
但问题在于,关税政策的长期效果往往难以预测。对于美国的贸易伙伴来说,关税更多是一种威胁,而不是合作的基础。而对于美国国内企业来说,高关税可能会提高原材料成本,反而削弱竞争力。
写在最后
特朗普的这些操作,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,实际上却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。他既要应对国内的经济压力,又要在国际上维持强硬姿态。有人说,这种“双线作战”的策略短期内或许能见效,但长期来看,可能会让美国陷入更大的困境。有人这么评价:“特朗普的棋局,赢了开头,却未必能赢到最后。”
